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,大型医疗综合体中各类用房众多且分布复杂,导致患者进入医院后难辨方向,因此,建立医疗工艺流程布局的通识性,构建健康绿色环境是实现医院绿色、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。

医疗布局的通识性

通识性是指患者进入医院就明确知道相关用房(诊室、检查、住院)的相对位置(方位、楼层)以便迅速抵达。根据要求,医院的工艺流程涵盖门急诊、医技和住院三大功能区,每个功能区由一系列医疗用房组成,而基于循证设计理论要求,各功能区用房间存在密切联系,设计师找出其中规律后,辅以医院标识,即可实现通识性。

门急诊、医技和住院是医院的三大功能区。功能区的总平面布局方式根据用地条件可分为水平分散式、半集中式、竖向集中式三种。三种形式均以医技楼为核心向水平或竖向展开(图 1)。由此患者可知门急诊在院前(绿色),检查在中部(黄色),住院在末端(蓝色),在大方向上患者很容易找到就医区域。


三大功能分区在医疗用房布局上自成一体,同时每层科室布置具有一定的关联。各层的功能区划大致遵循以下布局(图 2)。


一层:门急诊区一层设急诊、门诊大厅、外科、儿科,儿童为易感人群,因此,儿科自成一区,尽端设于一侧;医技楼一层设置放射科,一是考虑荷载,二是可解决门急诊、外科较难转运的问题;住院楼一层为出入院办理处和药房。

二层:门急诊区二层设急诊输液留观、内科,妇科和产科位于尽端,并设单独卫生间;医技楼二层设常规临床和生化检验科;住院部二层可设骨科。

三层:门急诊区三层设五官科、眼科和口腔科;医技楼三层设超声科、内窥镜科和血透中心,其中血透中心人流大,不适宜设在住院部和门诊,可在医技楼一侧布置,且应考虑洁污分流和水处理。

四层:门急诊区四层设中医科、理疗科和体检科,这三类相对非急症,交通流线设计可稍长;医技楼四层设手术部、输血室和病理科;住院部四层设ICU,便于手术后重症患者转运。

基于医疗工艺合理性的通识性设计,患者将易于辨识方向。对于设置特色或重点科室的医院可增减科室数量及面积,但整体布局模式和关联性不需做过多调整;对于专科医院如传染病医院、精神病院,其诊疗内容单一,但科室的基本关联与其他医院大致相同。

医院的绿色设计

医院建筑除注重工艺流程、日照、采光和通风因素外,还应关注健康安全、气流品质和环境友好等绿色概念。

健康安全是指房间布局的安全。妇幼为易感人群,将儿科、妇科、产科和体检科设置于尽端,自成一区,减少其他人流干扰,且与发热传染门诊置于不同方向。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应关注机房尺寸、安全间距和围护结构的构造。污物处置则应考虑污物的出入方向及洁污梯设计。

对于气流品质首先考虑建筑设计的被动措施,如建筑南北朝向、病房冬至日日照、门窗设计及房间开间进深。天井优于中庭,对于中庭应考虑热压通风。设计师可在总图布置过程中采用室外气流组织分析,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风速和风压模拟,调整建筑布局、体块和绿化面积,减少涡流区、无风区和角隅强风。通过相关软件预判主要房间门窗的通风,防止出现有窗无风的现象。

环境友好方面则考虑建筑外观、功能协调性以及地域性;场地内考虑多种绿色设施的可能性,提高绿容率;室内外无障碍设施顺畅连接;严格把控室内装修材料的安全,注重建筑室内外色彩对医患内心的影响。

医院建筑的高效性和绿色设计有规律可循,设计师掌握三大功能区自身和之间的关联,再将用地、管理和地域特色加以融合,创造出一个人性化的绿色医院环境。

文章内容来自网络,仅用于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。